推薦序:《經驗陷阱:檢視經驗的偏誤,找回決策的主動權》
這篇是《經驗陷阱:檢視經驗的偏誤,找回決策的主動權》這本書的推薦序,這本書不僅用各種精彩案例講解依賴過去經驗的侷限和危險,更重要的是也說明如何克服這種人性,讓我們面對新的事情會有更不同以往的做法,也讓我們更適應新的環境。
這篇是《經驗陷阱:檢視經驗的偏誤,找回決策的主動權》這本書的推薦序,這本書不僅用各種精彩案例講解依賴過去經驗的侷限和危險,更重要的是也說明如何克服這種人性,讓我們面對新的事情會有更不同以往的做法,也讓我們更適應新的環境。
市場規模能決定一個新創努力三、五年後最多還能走到哪,它對投資人也很重要,因為他們在比較不同案子時,若條件都差不多,通常都選天花板更高的市場。但市場規模背後更重要的是市場洞察,也就是是否看出別人沒看到的市場邊界和機會,這裏描述三類產生市場洞察的方式和各自需要的關鍵條件。
大部分講營收模式的書是營運模式畫布或各種營收模式的案例搜集,但想要設計屬於自己產品條件的營收模式,仍需一套有系統的方法。"Monetizing Innovation: How Smart Companies Design the Product Around the Price" 這本書的作者,是設計商業模式的顧問公司合夥人,他從三十年經驗和數件個案例濃縮出成功營收模式的九大關鍵原則和步驟,這些原則可讓不同產業的企業針對自己產品設計適合的商業模式。
很多服務型企業例如諮詢顧問業,很想把服務產品化,但困難重重或中途挫敗。Productize: The Ultimate Guide to Turning Professional Services into Scalable Products 這本書提供這類公司開發可規模化產品的方法,這篇文章介紹這本書的重點。
艾森豪矩陣主要用來排定各項工作和任務的優先順序,但我們可以用這套矩陣分析創新產品的市場潛力。新創需要用最快速度找到重要且緊急的產品,這種產品不僅能讓客戶付費,也有長期成長動能。產品成熟之後,可以再從重要但目前不緊急,未來會越來越有急迫性的產品線著手,找到有未來性的第二曲線。
台灣醫療科技整合學會舉辦醫療科技轉型研討會,請來的講者包括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副院長曾志仁、勤業眾信執行副總經理溫紹群等。這篇做演講的重點摘要,包括醫療 AI 相關產品發展狀況與需克服的挑戰,以及台灣數位轉型現況和 5G 創造的新機會。
產品驅動的成長策略(product-led growth)從 2018 年就開始被提出,近幾年有越來越多討論和應用。這篇文章主要是介紹什麼是產品驅動的成長策略,原則有哪些,以及有什麼重要案例。
新冠肺炎導致的新常態有三個主要特徵:讓家和辦公室界線更模糊的第四空間、低接觸經濟,以及更重視自給自足的新國家安全觀。採用新工具、新創新模式或其他手段,才能因應這三個趨勢的變化而存活下去,甚至能從中發現新藍海市場。
遠端工作一直是這幾十年的趨勢,但仍有許多企業不熟悉遠端工作的軟體。這篇文章整理 18 大類共 62 個有代表性的軟體,供企業和自由工作者參考。
Erice Ries 的精實創業方法已經被全球很多新創團隊採納,並獲得不少成功案例。2017 年 10 月 Ries 又出版新書"The Startup Way"(新創思維:現代企業如何運用創新管理改革企業文化並驅動長期成長),這次是針對成熟企業提出他的方法和經驗分享,讓任何大小的成熟企業也能像靈活的新創公司一樣,能持續創新並保持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