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out 李偉俠

Termsoup.com 共同創辦人、Novapoints.com 建立者。 創業創新方法、新創募資講師,授課及輔導單位包括工研院產業服務中心、資策會數位教育研究所、經濟部工業局、新北市亞馬遜 AWS 聯合創新中心、行政院青創基地、中華電信學院、科技部 FITI 創新創業激勵計畫、台灣大學、台北醫學大學、中原大學、新北創立坊、天地人文創等單位。 著作:《新創募資教戰:如何讓投資人不想錯過你》、《創新產品鍊金術:獲得第一千個鐵粉客戶,打造不敗產品》 若您有任何指教,或是洽詢合作機會,請聯繫 Vincent:vincent.li@novapoints.com,謝謝您!

推薦序:《經驗陷阱:檢視經驗的偏誤,找回決策的主動權》

By |2022-05-21T11:02:31+08:0021 5 月, 2022|創新|

這篇是《經驗陷阱:檢視經驗的偏誤,找回決策的主動權》這本書的推薦序,這本書不僅用各種精彩案例講解依賴過去經驗的侷限和危險,更重要的是也說明如何克服這種人性,讓我們面對新的事情會有更不同以往的做法,也讓我們更適應新的環境。

導讀:《新創社群之道:創業者、投資人,與夢想家的價值協作連結,打造「#先付出」的新創生態圈》

By |2021-12-17T09:31:56+08:0016 12 月, 2021|創業|

八旗文化出版社出版的《新創社群之道:創業者、投資人,與夢想家的價值協作連結,打造「#先付出」的新創生態圈》繁體中文版,是 Techstars 聯合創辦人 Brad Feld 和 Techstars 全球新創生態圈發展計劃資深總監 Ian Hathaway 共同撰寫的。這本書主要在回答一個重要問題:如何讓一個地方的新創社群有機的成長和發展,讓更多的新創可以從這個生態系統中獲得巨大成功。這篇這本書的導讀內容,簡單介紹他們認為如何培養新創社群的方法有哪些。

我們需要軟硬兼施的大學創新創業教育

By |2021-10-25T11:59:07+08:0025 10 月, 2021|創業, 職涯|

我經常受大學邀約,為學生上創新創業相關的課程或輔導團隊,後來也協助規劃整個系列課程,也有人力資源企業請我分享現在的新創圈發展,以及如何協助想創業的年輕人。到目前為止,我有一些心得想分享一下。簡單來說,我覺得大學創新創業教育得「軟硬兼施」,軟實力和硬實力得同時培養,而非只著重硬實力。

《獨角獸創業勝經》 — 什麼才是成功創辦人的特質和條件?

By |2021-10-12T17:41:14+08:0012 10 月, 2021|創業|

究竟成為一家獨角獸或成功的新創企業,創辦人要具備哪些重要條件?矽谷創投 DCVC 合夥人阿里塔馬瑟 (Ali Tamaseb) 從兩百多家新創資料和深入訪談,歸納出許多和我們直覺或報章雜誌上的資訊都有很不同的結論,這裡摘錄30個精彩重點。

市場洞察比市場規模更關鍵

By |2021-09-17T11:25:41+08:0029 8 月, 2021|創新|

市場規模能決定一個新創努力三、五年後最多還能走到哪,它對投資人也很重要,因為他們在比較不同案子時,若條件都差不多,通常都選天花板更高的市場。但市場規模背後更重要的是市場洞察,也就是是否看出別人沒看到的市場邊界和機會,這裏描述三類產生市場洞察的方式和各自需要的關鍵條件。

設計出高成功率營收模式的 9 個法則

By |2021-08-09T11:09:30+08:001 8 月, 2021|創新|

大部分講營收模式的書是營運模式畫布或各種營收模式的案例搜集,但想要設計屬於自己產品條件的營收模式,仍需一套有系統的方法。"Monetizing Innovation: How Smart Companies Design the Product Around the Price" 這本書的作者,是設計商業模式的顧問公司合夥人,他從三十年經驗和數件個案例濃縮出成功營收模式的九大關鍵原則和步驟,這些原則可讓不同產業的企業針對自己產品設計適合的商業模式。

在〈設計出高成功率營收模式的 9 個法則〉中留言功能已關閉

睡覺也能賺錢?如何將靠賣時間賺錢的服務,轉型為可規模化的商品

By |2021-07-13T10:40:41+08:0010 7 月, 2021|創新|

很多服務型企業例如諮詢顧問業,很想把服務產品化,但困難重重或中途挫敗。Productize: The Ultimate Guide to Turning Professional Services into Scalable Products 這本書提供這類公司開發可規模化產品的方法,這篇文章介紹這本書的重點。

如果市場規模太小,該不該做這個產品?

By |2021-05-08T01:28:58+08:0024 4 月, 2021|創業|

通常我們在做一個產品前,會估算未來的潛在市場規模。如果市場規模太小,到底是否該做這個題目?首先我們得了解指的市場規模是指哪個範圍。如果未來能擴展的市場規模真的很有限,仍有一些策略能彌補市場規模太小的問題。

在〈如果市場規模太小,該不該做這個產品?〉中留言功能已關閉

從艾森豪矩陣分析創新產品潛力

By |2020-12-09T09:27:36+08:008 12 月, 2020|創新, 創業|

艾森豪矩陣主要用來排定各項工作和任務的優先順序,但我們可以用這套矩陣分析創新產品的市場潛力。新創需要用最快速度找到重要且緊急的產品,這種產品不僅能讓客戶付費,也有長期成長動能。產品成熟之後,可以再從重要但目前不緊急,未來會越來越有急迫性的產品線著手,找到有未來性的第二曲線。

《創業投資聖經》作者最新力作:《新創社群之道》

By |2020-11-23T22:05:42+08:0017 11 月, 2020|創業|

Brad Feld 和 Techstars 共同創辦人 Ian Hathaway 在 2020 年七月底出版了一本新書 The Startup Community Way: Evolving an Entrepreneurial Ecosystem。這本書講解要讓新創社群有長久發展,有哪些重要原則和方法。

Go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