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看一本新書《獨角獸創業勝經:大數據分析200+家新創帝國,從創造、轉折、募資到衝破市場,揭開成功的真正關鍵》,非常推薦新創和投資人看。

作者阿里塔馬瑟 (Ali Tamaseb) 是矽谷創投商 DCVC 的合夥人,DCVC 在十幾家獨角獸企業中管理超過20億美元資金。究竟成為一家獨角獸或成功的新創企業,創辦人要具備哪些重要條件?他從兩百多家新創資料和深入訪談,歸納出許多和我們直覺或報章雜誌上的資訊都有很不同的結論。裡面的許多發現也改變我原先許多想法。

這裡分享一些重點。

  1. 創辦人年紀和成功率沒有太大關係。健康生技公司的創辦人平均年紀在 42 歲,這範圍的獨角獸平均年齡偏高。商務和消費型科技產業的獨角獸,創辦人年齡分布很廣泛。
  2. 很多人說創辦人只有一個會很不好,但獨角獸企業中1/5的數量是單人創辦公司,兩人創辦佔 36%,三人是 28%,四人是 12%。因此單個創辦人雖偏低但也不算太罕見。
  3. 比創辦人更關鍵的是創辦人彼此關係,獨角獸企業中共同創辦人或同事的比率是 45%。共同創辦人之間的溝通順暢且權責分工清楚,表現容易比單個創辦人更好。
  4. 科技出身的人當創辦人並非成功重要條件。獨角獸企業中 50.5% 有商業背景,49.5% 是科技背景。
  5. 許多創投會避開共同創辦人是親屬或婚姻關係的團隊,擔心公司受私人恩怨影響。但實際上這是偏見,數據並未顯示這種團隊失敗率高。若這類團隊面對投資人疑慮,建議明確用公司章程或制度展現如何處理內部衝突。
  6. 學校排名對創業成功率的相關性不那麼大,但學校的位置和創業文化影響比排名更大。
  7. 有人認為創業前最好先累積較多工作經驗,也有人認為這不重要,想創業就直接創業。實際上從已有獨角獸創辦人看沒有一定途徑,有的人先工作過一段時間,也有的人從未幫其他公司工作過,一開始就是自己創業,創業幾次累積經驗後獲得巨大成功。有 30% 的獨角獸執行長只為自己工作,從未在其他公司工作過。在有工作經驗的族群中,60% 是在一流大企業工作過。
  8. 創辦人擁有軟實力比專門技術能力更重要。例如解決問題的能力、招募能力、管理和組織能力、銷售能力這些都是重要軟實力。最關鍵的是不受主觀偏見影響而快速學習的能力,因此原先從什麼領域出身重要性不大。
  9. 有成功經驗的重複創業家創立獨角獸公司的機率明顯較高。獨角獸企業中 70% 的重複創業家之前就曾經創立過至少一家成功公司。
  10. 獨角獸創辦人幾乎都是自己動手做產品的 maker,大部分很早就會自己經營副業、創辦學生社團或創業。
  11. 有失敗經驗的創辦人成功創立下一間公司的可能性會提高 1.6 倍。有將公司以普通價格出售經驗的創辦人,成功創立下一間公司的可能性會提高3.3倍。
  12. 「以創業而言,努力與出包還比亮眼的履歷表重要,因為這是一場馬拉松,不是百米衝刺。要把它看成一段旅程,從每次的嘗試中學習。」
  13. 有許多人說創業必須對自己的題目有很強的熱情,實際上動力和產生點子的方式很多種,不同根源都可能創辦出獨角獸企業。包括嚴格和長期的構思、主動到處找問題解決、只是想賺錢、碰到難得機遇、解決某個問題的執著和熱情,
  14. 比較深入解決痛點的止痛藥產品(如企業產品)和提供額外樂趣的維他命產品(例如Snapchat, 抖音),在獨角獸企業中維他命產品高達 1/3。不過用隨機比較的方式發現,止痛藥產品的成功率比維他命產品高。
  15. 2/3 的獨角獸企業做的產品是高度差異化(如AirBnB, Snapchat),其他是漸進式差異。而投資人投資漸進式差異化新創的比例較高。
  16. 一家新創要勝過市場上的傳統大玩家,比勝過另一家拿到很多資金的新創容易。傳統企業包袱太大,拿到很多資金的新創可以衝得很快。
  17. 天使投資人至少要投資 4-6 間公司才可能賺錢。
  18. 有創業或曾在新創工作的天使投資人更容易投中獨角獸公司。平均 50% 天使曾經創辦公司,投到獨角獸的天使中,有 85% 曾經創辦公司。
  19. 85% 的獨角獸沒有參加過任何加速器。他們很多之前就有豐富經驗,因此沒有參加這類孵化計畫。
  20. 業界專家不是新創中必要成員,甚至許多成功新創刻意不找已有業界經驗的人,避免觀點和態度偏見。Paypal 早期整間公司只有兩三個人有金融服務經驗,Square 在有四百位員工時,只有幾個人瞭解金融服務。
  21. 大部分業界專家會讓人知道不能或不該做什麼,但不太知道可以怎麼做,也把太多現象視為理所當然。
  22. 找投資人時,比創投是誰或多少錢更重要的事情是,可以把哪個人帶入董事會,對的董事能對公司產生很好的改變。
  23. 理想的董事會成員不是放大問題的人,而是協助執行長做出最好決策的人。
  24. A16Z 的馬克安德森說,很多創投就是從清單勾選符合條件的數量決定投哪一家,但他是只要找到擁有某些絕對優勢的新創,就可以忽略一些缺點。「如果不投資有瑕疵的標的,就會錯過絕大多數的大贏家。」
  25. 創辦人應該要很清楚自己公司的風險在哪,並與投資人開誠布公,一起找尋管理和消除風險的方法。
  26. 紅杉資本的林君叡:「募資過程打造信任感很重要。有件事我認定稍有欺騙之嫌,那就是如果你只告訴我好消息,就逼我得去挖壞消息不可,但這樣我們如何在募資輪結束後發展出良好的工作動能?」….「在紅杉,我們力求成為創辦人撥打求救電話或是交流想法的第一人選。」創辦人不該逞強,得和投資人站在同一陣線解決問題。
  27. 獲得頂級投資人資金後成為獨角獸的機率偏高,但仍有 40% 的獨角獸是拿到沒有名氣的創投資金。
  28. 彼得提爾:在募資時,募資簡報或故事部分只佔 20%,其餘 80% 則是實戰成績或現實。募資簡報主要應用不只是說服金主給錢,而是打磨商業直覺和幫助自己理解商業目標。
  29. 成功率高的新創不是那個第一個想出點子的人,而是最接近關鍵轉折點的人,而且能了解前面類似方向的失敗是為什麼,並找到解決之道。
  30. 獨角獸中有 10% 是自立創業類型,好幾年時間靠自己資金或業內外收入存活。

其實上述的許多相關性和統計不是最重要的,更重要的是了解背後的為什麼,這本書有更詳細的解釋和探討。我很推薦投資人和創業者讀這本書。

《創新產品煉金術:獲得第一千個鐵粉客戶,打造不敗產品》讓你了解如何創造第一千個鐵粉客戶,先立於不敗之地,再獲得更大成功
線上課程「創新產品從零到一:產品規劃、客戶開發與市場策略」讓你系統性的了解創新方法和豐富案例
折扣碼:Vincent100
Summary
《獨角獸創業勝經》 — 什麼才是成功創辦人的特質和條件?
Article Name
《獨角獸創業勝經》 — 什麼才是成功創辦人的特質和條件?
Description
究竟成為一家獨角獸或成功的新創企業,創辦人要具備哪些重要條件?矽谷創投 DCVC 合夥人阿里塔馬瑟 (Ali Tamaseb) 從兩百多家新創資料和深入訪談,歸納出許多和我們直覺或報章雜誌上的資訊都有很不同的結論,這裡摘錄30個精彩重點。
Auth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