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主辦的「2017年生技創新創業獎大賽」,共有 148 組團隊參賽,台北醫學大學在醫藥A組的四個獎項就囊括三項 — 金牌、銀牌和佳作,從眾多大學中獨樹一幟。由於我和孫治華、汪建均、陳怡雅、潘奕彰等業界知名輔導業師,深入參與北醫「教育部生技產業創新創業人才培育計畫」(以下簡稱創新計畫)的課程和輔導一段時間,大家得知這消息特別開心,也一直很佩服計畫規劃及執行人、留美藥事管理博士邱士峰的熱情、執行力和組織能力,我很明顯感受他自己就把整個輔導新創的活動當成自己的新創在奮鬥,因此我請邱博士分享他這兩年來執行創新計畫的心得。

系統化的訓練和輔導是北醫成績亮眼的重要原因

邱士峰博士

邱士峰博士

北醫的創新計畫已經執行兩年,在 2016 年競賽的結果還沒那麼突出,2017 年有亮眼成績,最主要因素有兩個。

第ㄧ個因素是經過第一年計畫的經驗,第二年的課程和輔導機制更成熟,學員的滿意度也更高。在計畫的第一年講座課程較多,且多是單點和零散式的課程。在第二年的課程更有系統性,類似課程地圖的邏輯,學員可以更完整的了解從創意、創新到創業的過程要怎麼走,牽涉到哪些專業領域和在不同階段要處理的問題。學員有了這些概念之後,就更清楚自己不足在哪裡,比如目前產品定位和核心價值清楚,但缺財務輔導和行銷資源,在這狀況下也比較知道要朝什麼方向尋求資源協助。

第二是得獎的三組本身條件不錯,技術相對成熟也有實用價值。拿金牌的「乳果沒有妳 」團隊是做乳癌術後輔助醫療內衣,市場方向具體明確,已經推出產品且有數百人使用,明顯很有未來性。拿銀牌的”TransFormula”,是減少脂肪相關的新藥研發,團隊的發展方向明確,也開始執行佈局,成熟度相對高。獲得佳作的「CanFree剋癌利」,是針對第四期大腸直腸癌的創新療法,雖仍需要更多市場驗證,但團隊的表現及潛力讓大家覺得很有市場機會也有執行力。

北醫創業創新課程的最大特色是知識整合及跨領域學習

北醫執行創新計畫這兩年累積了許多經驗,現在最大特色就是課程彼此之間有很清楚的連結,讓學生能夠很連貫的學習完整觀念,不會見樹不見林或是顧此失彼。在知識整合上也夠完整,從創業方法、問題探索、解決方案設計規劃、行銷策略、智慧財產權與專利佈局、財務規劃、醫藥產業到募資簡報與規劃,學員不僅在各領域都能學到重要知識,也能站在大局了解全貌,清楚在每個階段的優先工作和要注意的面向。

另外,老師之間也會彼此合作而非各自開各自的課。老師會根據上一堂及下一堂課程的內容優化自己的課程,讓學員在每個課程都能順利銜接,避免不同課程水準落差太大或毫無關聯。許多在不同機構上過創業課程的學員都有很好的回饋,認為北醫的課程規劃更完整清楚。

北醫新成立的跨領域學院將讓不同領域的專業交流和學習更密切,不論是產學合作或是創新創業都有更多資源和條件支持。

讓新創團隊成功的關鍵條件是業師、場域和資金與人脈資源

輔導新創團隊是很需要資源的工作,要求條件也高,而這些條件北醫都具備,包括:

  • 理論和實務兼備的業師,包括校內學者和校外業界講師
  • 能夠驗證市場的場域,也就是醫院,讓創業者可以在第一線更清楚地觀察到市場需求和產品應用情況
  • 資金和人脈資源,北醫有豐富的校友資源與學校相關企業讓產學合作和創新產品市場化更成功

讓台灣生醫生技出現更多創新,擴大生態圈是關鍵

北醫一直都很歡迎校外單位和學校一起合作,推進創新創業的生態圈,結合群體的力量讓大家一起獲益。台灣在國際上的醫療水準很高,在生醫生技創新領域空間很大,因為我們有很強的專業人才優勢,但要持續在世界上佔有一席之地,必須有更完整的生態圈,而北醫也持續在這方向上努力。

 

《創新產品煉金術:獲得第一千個鐵粉客戶,打造不敗產品》讓你了解如何創造第一千個鐵粉客戶,先立於不敗之地,再獲得更大成功
線上課程「創新產品從零到一:產品規劃、客戶開發與市場策略」讓你系統性的了解創新方法和豐富案例
折扣碼:Vincent100
Summary
如何有效輔導新創團隊?邱士峰博士分享台北醫學大學兩年來的系統化輔導經驗
Article Name
如何有效輔導新創團隊?邱士峰博士分享台北醫學大學兩年來的系統化輔導經驗
Description
台北醫學大學的「生技產業創新創業人才培育計畫」已經有兩年執行經驗,並在教育部全國生技創新大賽中囊括最好的獎項。邱士峰博士是該計畫的主要規劃和執行人,分享北醫在創新團隊培育的經驗和方法。
Author
Publisher Name
NovaPoints
Publisher Logo